聽說台北某家著名車店的做法,編輪大致要客戶等三個月,新車也要等一個月左右才交車,這讓我有點困惑。後來跟Giant車店老闆聊到此事,經過他的說明,我才瞭解,原來是要不斷釋放管線和鋼絲的張力,讓全車煞變系統和輪組趨於穩定,這樣,交貨給客戶以後,基本上就不需再做任何調整。
P1090831.JPG

公路車架幾何具有各自的調性,通常壓縮車架適合爬坡,水平車架適合平路衝刺,不過,只是大致如此區分,還要看實際的車架型式。像Giant Propel公路車,算是水平車架,爬坡還是很強,因為車架幾何與TCR無異,僅有上管位置更動。我沒騎過Propel,如果真的爬坡能力極強,水平車架又擅長衝刺,那麼這款車架就接近全能,加上空氣動力的優勢,可以解釋這款公路車大賣的原因。

核心肌群(尤其是腹肌)的力道足夠,騎車時可讓身體(尤其是骨盆)保持穩定。單車騎姿主要是拱背和轉髖二種,不管哪一種,小腹部位都要用力,在個人經驗中,腹肌用力比拱背或轉髖的動作更重要。

騎雙避震登山車的經驗對我幫助很大,這不在預期之中,所以算是意外的收穫。為了保護脊椎而組裝這輛,確實安全又好用,達到了當初組車的目的。為免踩踏時車子上下晃動,騎車主要是憑藉轉動踏板的力量,而非下壓的力量。這樣,不自覺練到腹部周圍核心肌群,保持身體的動態平衡,也就是保持踩踏效率。

個人喜歡參加單車比賽,因為可以激發潛力和鬥志,而與一群人共同競爭,過程中確實樂趣多多。不過,對於單車的熱情並非來自比賽,而是優質的單車旅行。每年我們會去花東從事單車活動,一趟三到五天,每年大致二次以上。能與同好一起騎車,在美麗的鄉間遨遊,成就精彩的旅行,留下美好的回憶,誰不會因此喜愛騎車呢?
東進 (80)
東進 (234)

參加比賽一段時間後必定想要進階,對我來說,肌耐力的強化、效能的提升、速度的展現、敏捷的反應、協調的動作才是重點。所以,進階應是改善自己的表現,讓成績變漂亮,騎乘更有效率,而非一味增加騎乘距離,或者誇耀自己的耐力。騎乘距離大幅拉長,例如一日雙塔這類500公里以上的活動,鍛鍊的是意志力,卻可能提高受傷的風險。換句話說,長時間使用同樣的肌群,對身體沒有什麼好處,倒是可能造成過度疲勞,甚至造成永久性傷害。
BYO_1993

周期訓練是正規的方式,先增加騎車距離,到了一定程度(我認為是200公里左右)即止,再來是逐漸增加強度和速度。在增加騎車距離的階段,是為打下基礎,不必騎得很猛,大約維持最大心率的70%即可。到了增加強度和速度的階段,除了講究騎車的效能與技巧,也要增加身體負荷,應該達到最大心率的90%左右。

進行單車訓練,同時也要做其他運動,有人單車、跑步、健行、游泳交替進行(個人仍以單車為重心),這樣的交叉訓練可以有效轉換肌群,有助於身體活動的均衡,讓騎車表現變好,也明顯減少受傷的機率。這樣說起來,三鐵其實是很理想的運動項目,可以作為一生的健身訓練方式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uc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