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路線現在稱為南三段橫斷,算是百岳路線中的一大關卡。來走一次並不容易,我已經十幾年沒走這路線了,雖然心裡是很想每年都來。實走一趟,發現沿途地貌變化頗大,許多地方根本沒了印象,甚至幾段山路已經改線。
疫情的關係,五月以來就無法爬山,等到八月降級,卻仍不解封。原本排在七月初,行程已經延期二次,其實心裡有了準備,可能明年才成行。排定8/16為最後的出發日,期限之前幾天得知,高山活動已經獲准(應該是有不少人去施壓),大家當然雀躍不已,很快動起來,做好上山的準備。
瑞穗林道的螞蟥惡名昭彰,這次路面也算潮濕,不過螞蟥卻不太多,我從頭到尾只抓到個位數。全隊二女三男,首日背包重量25/25/30/33/33/公斤,算是不輕。第一天就當負重適應,中海拔天氣也不好,我們到28K早早休息,打算隔天再提早出發,補上進度。
來到林道34K取水煮食,前方水源以後的路崩了,改走往國勝工寮的舊路,於是行程比以往硬是多了半天左右。這段路行經蕨類簇生的山坡,已經一段時間沒人走,路跡極不明顯,必須一再找路。
森林裡的溪溝儘管無水,濕綠的石頭羅列,景觀還是相當漂亮,偶爾還會見到各種菇類生長。先抵太平東溪,隨即來到西溪,一天的跋涉已告一段落。就景觀來講,東溪比較漂亮(很想在此拍照),但我們直接到西溪紮營,因為這裡營地較廣,隔天也不必再麻煩過溪。
第二天分段下坡總共近千公尺,超乎我的預料,晚上休息以後,腿肌竟然酸痛不已,這是從來沒有的情況。還好第三天住太平溪源,單攻丹大山之後,領隊決定按兵不動,繼續住一晚,這讓我有了喘息機會,可讓雙腿好好休息24小時。
太平溪源的高山烏頭群落頗大,算是意外的收穫,讓我一直拍照不停。在早晨太陽猛然照射之下,谷地水氣竄升,搭配叢叢灌木和暗黑的坡地,形成相當活潑的背景。隊友已經前往丹大山,我留在營地拍照,在盡量不耗損腿力的狀況下,依然營造了許多畫面。
這次行程安排得好,營地海拔逐漸升高,從林道工寮2100公尺、太平西溪2300公尺、太平溪源2800公尺、義西請馬至山3200公尺、可樂可樂安山3500公尺到東郡大山的3600公尺。每天增加一些高度,對爬山活動有好處(比較不會發生高山症),果然,全部隊員都能適應得很好。
爬山行程遵照領隊安排,拍照順其自然,再找空檔去巡鹿角,結果是各方面都有不錯的結果。太平溪源高山烏頭盛開,可樂可樂安山晨光極美,丹大溪源有秘境可探,東巒大山遠近景觀漂亮,隊員三人各在不同地方找到整批鹿角。
此行野花寥寥可數,而氣候異常造成的影響不僅如此,高海拔山區玉山箭竹大幅枯死,令人怵目驚心,幾乎只有郡東的群落依然完好。刺柏沿路生長,屢屢阻礙行進,令人心生厭惡,但它們的生命力強到無法令人忽視,在不注意的地方,經常是枝葉茂盛而綠意盎然。
除了爬山,隊員還要忙著到處巡視找水鹿角,最後證明,今年掉落的水鹿角已經沒了。新掉的鹿角容易發現,先前幾個月已被撿拾一空,我們只能到更冷門的地方尋找,不過隊中三人還是努力,前後十天左右,尋獲了50支以上,另有二個帶角的鹿頭。
每人大約背水四升,從太平溪源摸黑重裝上稜,再輕裝去攻內嶺爾山。天候不穩定,午後下起雨來,不得不穿上雨衣雨褲。面對無窮無盡的上坡與下降,奮戰整天之後,終於抵達義西請馬至山,雨勢瞬間變大,打亂了紮營的活動,這算是最辛苦的一天吧!
斷稜東西有幾段崩地,地貌變化不大,遇到沒有路基的地方,只要前導稍微整地開路,全隊即可順利通過。這裡算是南三段最難通過的路段,我們準備了傘帶和繩索應戰,幸而在此並未派上用場。
從低處往上攀升,穿越冷杉林,回到稜線,隨即爬上裡門山旁的展望點。站在此處,眼前風景令人心頭一鬆,總算苦盡甘來,抵達了南三段的精華地帶。下方谷地有溪流與水池,幽靜而美麗,像是世外桃源一般。
丹大溪源原來有二處,先前都在左邊的營地過夜,這次也不例外。搭好帳篷之後,眾人到訪右邊的營地,發現我們犯了大錯,但已經無法移動,儘管心中懊惱不已,也只能期待下次還有機會,改去更美的地方紮營。
然而,一切似乎已經註定,有些事情強求不來。紮營之後無事,我帶了相機外出散步,想去另一處丹大溪源,卻順著左邊溪谷上行,來到一處草原窪地群,發現了意外的美景,還帶回五支水鹿角。後來回想,如果我們住到右邊的溪源,我就不會走到那處草原窪地,也感受不到意外旅程的喜悅了。
隔天早晨,我們不循正路,先去探訪右邊的溪源,好好補拍照片,再溯源直上,一舉來到望崖山頂處。望崖山附近有盛大草原景觀,還可清楚看到玉山群峰,領隊阿山讓大家在此自由活動,所有隊員當然都跑去找水鹿角了。
這日艷陽高照,時間又近午,大家都覺得燥熱難當,剛好前方出現獨立圓柏(樹齡應該超過三千年),很有吸引力。樹下遮蔭又涼風習習,地面空間很適合休息,大家於是聚在此地午餐,並重新調整身體狀況。
隊員有二人帶了可樂上山,就是想在可樂可樂安山開瓶,事實證明,此山景觀良好,早晨光線極美,顯然是此行第一個高潮。不過,紮營在海拔3500公尺的山頂,夜晚寒意還真令人有點難以消受。
遠近山稜配上白雲與山嵐,到處拍照讓我感到興奮,真是充實的早晨!離開可樂可樂安山,前行又經郡東山,有一片玉山箭竹形成的波波球,景觀不俗。再往前至最低鞍取水,隨即逼近大名鼎鼎的東郡大山,這一天途中所見真是相當精采。
中午即抵營地,準備輕裝去攻東巒大山,可惜天氣很快變差,雨幕蓋落,大家趕緊躲進帳篷。下午雖無大雨,還是不穩定的低氣壓壟罩,只能到處走走看看。全隊只有阿山輕裝出遠門,取水途中順道去找鹿角,造訪了沒有人跡的遠方坡地,結果當然是收穫滿滿。
摸黑前往東巒大山,發現草原地形其實落差頗大,中間還有一段必須攀岩,路況有點出人意表。黎明時分,東邊天空升起蜿蜒的長長紅雲,一上烏達佩山,晨光映照天空與坡地,大家不禁停下來觀看美景。前方的東巒大山草原質感絕佳,坡地光影交錯,上下顏色互補,東北側遠近稜線相互陪襯,形成引人入勝的畫面。登頂時間尚早,光線還是很有變化,適合拍攝美美的紀念照。
下午才拔營離開東郡大山,半天時間走得不遠,我們只在櫧山北鞍落腳。附近都是高山草原,還有一些青翠的窪地,櫧山卻意外高峻挺拔,令人無法忽視。這一天缺水,霸子和我往東下溪取水,來回花了整整一小時,還好並不累人,因為我們走得步調很穩。
早晨我與時間賽跑,努力往上爬升,眼看橘紅色陽光已經照在櫧山頂處,只能胡亂拍下幾張照片,隨即衝至基點。可惜沒有拍到理想的櫧山面貌,不過,山頂的展望很棒,還是有許多畫面可以經營。
無雙山有三峰,第一峰最難纏,路況不太乾脆,第二峰最為壯偉,僅一段爬坡即上至頂處,而基點在第三峰,這是長條形的高台,攀爬算是最容易了。我們在第三峰基點午餐,好好拍照慶祝,今天決定不趕路,心裡有摸黑到營地的打算。
果然在暮色中紮營,這裡的海拔降到二千公尺以下,比起前幾天完全不冷,隊員三人在外露宿,上頭只拉起了大雨布。亞力士營地之後,山腰路穿越破碎地形,路況令人不敢恭維,大家輪流帶頭找路。不過,途中幾處栓皮櫟(軟木)純林,其中景致令人心曠神怡。這一天的休息時間花在無雙部落,大家煮水泡茶、找核桃、拍照、聊天,似乎全無時間壓力。
烏瓦拉鼻溪午餐之後,列成縱隊專心努力爬升,途中發生一些事情,不必特別交待說明。上至郡大林道,找到水源與營地時,天色也已經暗了下來,這裡海拔高度約2400公尺,還是適合露宿。
夏末還是午後雷陣雨的天氣型態,雨勢對我們影響不大,因為通常是紮營之後才下大雨,而且每天早晨都是好天氣,途中大有機會可把裝備全部曬乾。結算起來,這次爬山算是運氣很好,不但天氣配合(全程只淋雨二小時左右),下山時郡大林道也剛好是通車第一天,尾程我們不必再大老遠趕路。在郡大山叉路口(林道32K)搭上車,暫停在集集聚餐之後,即一路驅車回到台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