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屏東的平原地帶,老遠就可以看見北大武山聳立於稜脊最高處,這是南台灣的精神象徵,也是原住民排灣族的聖山。行車從內埔往東,至萬金天主堂附近,抬頭即可見到後方出現雙併的山巒,正是南、北大武連峰。

主稜山頭

中央山脈傳統縱走路線最南止於南一段,卑南主山以後,主稜陡降,至大、小鬼湖一帶高度僅剩二千公尺左右,稱為中央山脈主脊陷落區。北大武屬於中央山脈更南尾稜高聳的山岳,硬是挺拔而起,高達三千餘公尺,可謂熱帶台灣的奇葩。北大武以這樣的相對高度而聞名,竟與玉山、雪山、秀姑巒山等碩峰同樣名列「台灣五岳」,其地位自是非同小可。

北大武山步道狀況原本不錯,長年下來人們走出的路跡具有微妙的韻律感,有些路段狀況不佳而難以通過,這只能算是山徑的常態。被列入國家步道後,開始全面整修,路況也逐漸失去特色,步道穿越杜鵑林的地表美景已經消失。屏東縣政府自來鼓勵人們攀登此山,平時開放而不設哨,甚至在這裡舉辦成年禮。如今,登山本質趨向旅遊化和庸俗化,檜谷山莊開始收費而且假日一位難求,登山口也設立管制站,嚴格管制山友進出。

登山口景觀2

BYO_0262.JPG

舊登山口為一片廣場,旁有小徑通往日湯真山,另一條山道則可達舊筏灣。廣場附近展望不錯,山谷對面即是南大武山,但是在此所見的山形並不高挺。步道從0.3公里處進入大武山自然保留區,鑽進茂密的森林,前行一小段,山路轉向南坡向陽面,連續下行約半公里,然後有陡升路段。從登山口算起,約一小時抵達轉彎開闊處,再半小時至越嶺鞍部,路旁有木椅供人小憩,現在還有水龍頭和洗手台。

尖葉楓

檜谷山莊附近2

途經台灣杜鵑林

西施杜鵑(西施花)

從登山口一直到檜谷,途中可以見到西施花(西施杜鵑),花期約在每年三月底到四月初。越嶺鞍部之後,山路轉到瘦稜上,兩旁可見一些台灣杜鵑老樹,越往前行,發現杜鵑的族群越大,甚至形成純林。仔細觀察,許多杜鵑身上掛著研究用的名牌,而從生態方面來看,這些老樹絕對是山區一大資源。主稜上可見森氏杜鵑,其葉片反捲相當明顯,表面卻通常未呈現蠟質(玉山杜鵑的特徵之一),花期則與台灣杜鵑幾乎同時(每年3~4月)。從登山口以至北大武山頂,可以見到這三種杜鵑生長在不同海拔。

BYO_0432.JPG

巨葉花遠志1

路旁清楚見到一種大葉植物,族群頗大,這是百合科的大武蜘蛛抱蛋,花期在夏季前後,為本地大名頂頂的植物。另一種具有代表性的野花是巨葉花遠志,植株矮小,山路邊坡數量頗多。途中植被還算豐富,雖然經濟價值高的檜木所剩無幾,倒是可見台灣馬蘭、蛇根草、冷清草等普通分布的野花。林下大片冷清草群集,比較開闊的坡地可見紫菀開花,蔓黃菀花序則從上方垂掛下來,頭頂樹木枝幹上偶有蘭蹤。冬季的虎頭石(長葉羊耳蒜),2~3月阿里山根節蘭,3~4月馬鞭蘭,都算是此區普遍分布的地生野蘭。這裡基本上沒有冷杉分布,當然也沒有圓柏,不過據說山頂可見二株玉山圓柏,這應是孑遺的樹種。

長葉羊耳蒜(虎頭石)

行進中瞥見身形小巧的松鼠,還有羽色鮮豔的山鳥,牠們是充滿活力的山區住民。石牆蝶棲息時,全身貼在台灣馬蘭葉背,不易被察覺。踩過步道上的落葉,聽到上方有大鳥急忙拍翅躲避的聲響,正是珍貴的帝雉。

遇到陡峭的岩稜,可以拉繩輔助,從北側繞行,腳下是樹枝與木板搭設的棧道,下方隱隱傳來溪水沖流的聲音。岩壁上苔類形成柔軟的鋪墊,其上生長著國寶級的台灣一葉蘭,可惜不斷受到採摘,數量銳減而終於絕跡。

南大武山3

霧林

岩稜上為亂石陣,整體地勢還開闊,是此行重要的展望點,至此,檜谷山莊已經不遠了。從展望點眺望南大武山,山的底座顯得雄渾,絕頂則尖銳插天。山谷經常雲霧繚繞,只見優雅的南大武尾稜沈入翻騰的雲海中。身在展望點,北大武山雖然無法見到,主稜西側的峭壁卻足以讓人想像此山的雄偉。

雲霧與陽光的分界

檜谷山莊旁有溪谷景觀,包含大樹、巨石和水潭,溪谷水源清澈而穩定。山莊附近森林茂密,林中起霧屬於常態,具有特殊風味。山莊本為木造,造型具有單純之美,如今加蓋邊篷,波浪板和鐵皮等建材使山屋面貌變得有點凌亂。山莊下方有石砌階地數層,可供數十人紮營,而闊葉大樹下空氣清新,確是良好的營地。人們在山莊住宿,就近到展望點觀看日落晚霞,甚至夜晚賞星,是北大武山行程中一大享受。

檜谷水源地2

檜谷水源地3

BYO_0246.JPG

從山莊上行,前段走在混合林中,偶見幾棵檜木,再往上爬,鐵杉也出現了。台灣鐵杉為古老的物種,但因霧頭山以北中央山脈主稜陷落,使這裡的鐵杉趨於獨立演化,生態上有時特稱為大武鐵杉。鐵杉為爭取陽光和水源,並抵抗強烈山風,形成扭曲或直突的樹形,正是生命力的展現,尤其枯木的樹形一覽無遺,令人印象深刻。

山稜缺口處,是展望南大武山的良好地點,但目前已經圍上網繩。紅檜巨木為途中重要一景,但因樹根不斷受到踩踏,甚至有人爬上樹基拍照,理當圍上木柵,讓人們稍微犧牲便利,換來大樹的健康。來到最後水源,里程約6.3公里,岩壁滲水滴落,量還不小。

連續幾段陡升,手腳並用使勁攀爬,有些地方必須拉繩輔助。上稜之初路況不錯,前行不久,有一段路要攀越岩壁,陡升處有繩索和鐵梯,但雨天時較為濕滑,務必小心行進。主稜上地勢起起落落,偶有透空處可以展望,這裡的鐵杉世界令人目炫神迷。

鐵杉1

鐵杉2

BYO_0235.JPG

BYO_0283.JPG

BYO_0302.JPG

大武祠是一座山神廟,位於頂處開闊的一個山頭上,紀念碑等建物線條簡樸,具有古典美感。這座山神廟由日本人建於1944年,如今主祠已空,遺留的鳥居也在多年之後傾倒。大武祠前是一片空地,四周由杜鵑、鐵杉、刺柏圍繞,氣息恬靜迷人,環境避風而涼爽。前行不遠,稜線上展望不錯,天氣好時,可以目睹北大武山的完整容貌。

大武祠2

大武祠4

大武祠6

越過二處鞍部,穿出森林,隨即登上山頂。頂處有一等三角點基石,三角點西側為崩壁,空地向東傾斜,原本展望良好,可惜周圍樹木漸高,擋住了視線。冬季攀登北大武山,經常見到壯闊的雲海和雲瀑,從山頂北側穿越高密箭竹,有一處展望點,可以望向北邊主稜的大景。

大武山兼有秀麗和剛猛的性格,山區雲霧蒸騰,森林茂密而景觀多變,沿路走來,感覺如夢似幻。熱帶地區的高山遺世獨立,截然有別於周遭環境,對個人來說,攀登北大武山的經驗是絕無僅有的。

首登1997?

登頂4

農曆過年期間,第一次攀登北大武山,貨車開在林道上,想著不久即能親近北大武,心裡又高興又有點不敢相信。踏著山腰路前進,不喘不熱不寒,夾帶笑語前進,心胸適意舒坦,這是行程中最柔美的一段。道旁綠樹與枯木浮出藍白遠空背景,回頭看見雲霧蒸籠著山稜,那不斷幻化的丘壑正是我們先前走過的地方。檜谷山莊之前的山頭上展望,到此遇到幾位登山客,他們特地從山莊前來觀賞落日和雲海。

檜谷山莊

初到檜谷山莊,決定不要忍受屋內的陰暗,就在巨木遮蔭下搭起營帳,享受天然大傘的遮護。天氣穩定,我們大剌剌在外面露營,享受無限的光影、流通的空氣、開放的空間、山區微妙的聲響。夜裡三人同擠一頂帳篷,恣意談笑而完全不怕影響他人。

輕裝前往北大武,山徑穿入林間,直直陡上,穩穩行進,一步一步迎向心念的山岳。鑽入林中,不知身在此山,很快地,我們越過北大武的胸腹,站上了睥睨四周的高點。四面山嶺縱橫起伏,北方主稜迤邐腳下,雲海蓋住稜線一邊,一再想要翻爬過去。這是屬於荒野的節目,我們不自覺啞口無言,僅靜靜看著不斷變化的景物。

霧頭山1

第二次攀登在九二一地震之後,由於其他山區交通大多阻絕,登山客不約而同來到島嶼南端的大武山,導致檜谷山莊爆滿,連溪邊、寬稜、林間坡地也紮滿營帳。我們在相遇眾人一路警告沒有營地的情況下來到山莊,自行開拓出林間二塊相連的空地,作為我們休憩的處所。人在野外本就要自立,只要肯動手整理,哪怕沒有空地搭帳篷呢?

營地近溪,耳中只聞水聲,翌日清晨人們幾乎全走光了,我們還渾然不覺,眾人慢慢起身,安閒地吃著早餐。陽光罩著滿坡綠樹,眾人一步步往上爬升,從陡峭的山道來到平緩宜人的林間路徑。雲霧範圍逐漸擴大,自缺口眺望南大武山,下方雲海蒸騰,上方白霧就要翻越稜線。轉上主稜,高踞雲海之上,連綿的素雲一直延伸到天邊,完全看不見下方的平地。時間近午,雲朵活性大增,呈現不穩狀態,開始翻騰發起。稜線上兩邊風景截然有別,一邊是藍天帶雲海,一邊是高樹夾濃霧,人在這樣的地方行走,前瞻後望都是奇特的景致。

大武祠1

到底要泡茶或攻頂,大家早有定見,當然是悠閒為上。近午時分,大家選擇聚在大武祠,喝茶閒話,與其他大群登山客同樂。身在熱鬧的地方,完全不想那半隱於雲霧的北大武,其實,名山一點兒也不孤獨,山頂上的熱鬧程度還不止於此呢!

後來,連續二次單獨攀登北大武山,只為了拍攝照片,一次紮營在大武祠,另一次直接住在山頂。住大武祠那次,碰到盛大的雲海場景,加上日落時彩雲滿天,讓人驚喜不已。拍照途中,不期遇到各地前來的山友,每次結識一些人;行進中與舊友和新知一起談天說地,親身體驗南部人的熱情,深深體會到,這不只是登山攻頂之旅,也是人情上收穫豐富的行程。

BYO_0319.JPG

晚霞2

BYO_0412.JPG

檜谷山莊附近1

通往登山口的產業道路崩塌,導致登山口下移約三公里,攻頂之路變遠了。下方這段新路我第一次走,畢竟已經十年以上沒來北大武,連舊登山口以上的路段我也感覺陌生。難得來到老遠的地方爬山,第五次造訪北大武,年紀早已超過五十,對山的認知與爬山的體驗不同以往,尤其經過多年傷病,能與山友再次一起上山,我特別珍惜這樣的機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rucyo 的頭像
    brucyo

    巨木七里香

    bruc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