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當然是報五十歲組,根本不知什麼國際組。賽前與鐘哥看名單,發現M50選手91人中竟然有70名外國選手,其中以美國、英國、日本最多,其他還有香港、菲律賓、韓國、泰國等,我們簡直是參加了國際組。先前已知日本選手很強(連二屆冠軍),英國和美國選手雖沒聽過,水準恐怕更高,畢竟他們從單車先進國家遠道而來。
6:39 A.M. 太魯閣大橋
開賽後許多選手陸續擠到前面,場面一直很亂,我為了安全沒有搶進,位置變得相當不利。放行不久,先在一個不小的集團裡穩定前進,集團前後斷開時,發現不對勁,就趕緊加速追趕。拉了好幾波強度,追上前方一個集團,由昇陽選手帶頭配速,女國手陳姿吟也在其中。隨著騎了十公里左右,稍微拉高強度,追到前方一位年輕人,自此脫離集團。跑了約十分鐘,錫遠兄也上來了,我們形成小集團往前衝,又追到前方一群人。這一群的氣氛明顯不同,大家似乎深藏不露,騎行速度卻相當可觀,原來M50的日本軍團在此,包括去年的冠軍選手。細看之下,整個集團十幾人,一大半是M50選手,才發現對手都在這裡(卻不知還有三名超強的英美選手在更前方)。
經過碧綠神木補給站,狀況一時變得混亂,隨著重整後的M50集團殺上隧道口(海拔約2460公尺),集團逐漸瓦解。過隧道開始高速滑降,我比較熟悉地形和路線,所以帶頭往下衝。到關原橋只看到錫遠兄跟上來,比賽到這階段,已經是尾程,剩15公里到武嶺幾乎都是陡上坡。
將至小風口
一開始爬坡,錫遠兄就把我拋在後面,很快拉開距離,但我並不慌張,因為決戰是在大禹嶺之後最終十公里。過大禹嶺吃掉最後的能量包,終於看見錫遠兄,整路好像只剩我們二人,幾乎等速前進。面臨小風口長陡坡,喝了三大口運動飲料,我拉下把埋頭苦騎,到坡頂的髮夾彎終於追到人,此去海拔已經超過三千公尺。稍微聊了一下,得知他用標準盤,心裡一驚,要是我絕無這等能耐。不過,他真的騎得很掙扎,我的壓縮盤比較吃香,可以慢慢把領先拉開。
比賽前段一直很小心使用腿肌,盡量省力避免提早垮掉,但到了最後一公里多,陡坡讓我毫無退路,不是拼命坐踩,就是需要抽車避免定竿。雙腿肌肉已經嚴重抗議,坐踩抽筋就換站姿,站姿抽筋就換坐踩,撐到拱門之前起身衝刺,腿肌終於完全垮掉。
進入拱門後,抱著頭久久無法平靜下來,今天能夠順利完成,是我自參加比賽以來最激動的一次。由於賽前訓練過度,連五天幾乎無法入睡,長夜漫漫,清醒到今晨三點,已經確定棄賽。不料,四點起床前竟然胡亂睡了半小時,讓我燃起最後一絲火苗。我還是會下場努力騎車,但隱隱希望途中爆胎,可以順理成章退賽。無眠騎車,不管什麼路段都很痛苦,偏偏整路強度很高,常在追趕前方的集團。
這次參賽是我第一次報名,以前二屆冠軍日本選手為目標,錫遠兄與我既競爭又合作,聯手破了日本軍團,這個結果令人相當振奮。原本預期4:10騎完計時路段,過勞的狀況估計多加20分(4:30),所幸我的靜止心律恢復到50以下,休息五天讓我過勞的衝擊減少一半,最後以4:20完賽。看到自己的成績,還以為可以名列前茅上凸台,結果是吊車尾上凸台,還好獎盃算是很有質感。
M50組前三名分別是美國、英國、英國選手,成績大舉打破這組的大會紀錄,總排皆進入前50名,尤其前二名成績根本是菁英組水準。雖然人數並不算多,M50組卻與菁英組類似,大批外籍高手壓境,成為Taiwn KOM競爭最激烈的二組。2018年的M50有多競爭?上屆冠軍日本選手成績還進步4分,名次卻一舉掉到第八,而第九名另一日本選手也才慢他一分,即使第十名也比去年冠軍快二分。
這次的比賽車是2017年Giant TCR ISP一級車,大盤50/34T腿長172.5,十速飛輪12~30T,搭配自己編的Farsports碳纖維板輪,38/38框高(前後輪20/24支鋼絲),輪組重量約1025克,前後管胎重量各為212和206克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