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丹大山往東郡大山原本就屬於漫長的橫斷路線,上攀至高山需要三天,下山少則二天,全程需要十天左右。近年天災不斷,山區崩塌厲害,瑞穗林道勉強可通車一半距離,而郡大林道全線不通的時候居多。林道步行相當費時,走完全程所需的時間增至二週左右,我們此行有長期抗戰的準備,所以安排了十三天。
清晨天未全亮,年近七旬的李元富爺爺開著衝勁十足的小卡車,來到瑞穗火車站接人。沿著林道穿越溪谷,在引擎怒吼聲中,高度快速拔升,陽光下一切都是輕快的,路旁鳳仙花彷彿也歡迎我們到來。
里程19公里是行車上限,大家欣然下車,開始收拾行囊,橫貫行程正式展開。從這裡的叉路口下溪,之字形林道已經不成樣子,眾人只能咬牙忍重,四肢並用攀爬惡劣地形。先沿溪谷上行,再繞升一段路,接上高處的林道。23公里為一處大崩地,林道急彎而上,我們直行進入森林,發現不對,又折回找路。走上正路之後,路況大致良好,沒有特別困難的地形。28公里的水泥屋狀況不錯,尚可見到有人利用的痕跡。水泥屋以上林道坡度似乎變大了,不知是地形使然,還是自己體力耗盡的錯覺。
里程32公里已經接近林道終點,第一天行程告一段落,路旁幾間老舊工寮成為我們舒適的住所。行程之初背負約35公斤的行李,終日跋涉非常吃力,疲勞的身子需要休息,飯後一覺直到天明。
跋山涉水第二天,離開土地公廟,約半小時至登山口,先後找到水源二處,往內約一分鐘水源較佳。臨崖,腰行不易,必須小心落腳。約30分鐘至二葉松枯木,此後路況較好,雙腳終於感覺輕鬆一些。再20分鐘過一處乾溝,而從登山口算起,約2小時抵達獵寮遺址。遺址只剩一小片空地,水源對我們來說倒是很重要的,全隊在此補充飲水,並煮食午餐。
再走一小時,斷崖形成崩地,谷地下方則可見到盛大溪水。後路腰繞,一小時以內上稜,右轉,開始下溪之路。決定不過國勝工寮,在叉路口取另一條山徑下行,先至乾溪,乾溪中有漂亮岩石和青苔,懇請老郭停步照相。循溪而下,約20分鐘下至水大之溪,溪畔營地4*2,前行爬上小稜,很快抵達第二處溪谷,營地大小與先前相當。這二處都屬於太平東溪,下游不遠處即見二水匯合。夜裡奔水聲響不歇,雖然清快悅耳,卻令人難以入眠。
第三天,早晨拔營上行,面臨漫長陡坡,二小時才至開闊處,箭竹叢中營地4*3,前方不遠處營地更棒。共走5小時左右,至溪溝狀的最低鞍,沿溝下行不久可以找到活水。再度辛苦爬升,約半小時上稜,這裡是叉路口,沿稜可直攻內嶺爾山,但據說路況極不理想。我們上稜後開始平繞,大致腰行,途中,右側丹大山清楚可見。
腰行約半小時至一處4*3空地,全隊在此休息,山坡上有大片紅毛杜鵑,可惜目前不是花期。今日之苦已過,開始回甘,大家心情變得愉快。繞過乾溪二次,再行不久即見太平溪,源頭營地隱約出現。下溪後約半小時可至營地,阿郎我溯溪而上,其餘隊員取正路繞行。
太平溪源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,谷中水流激石,日照溪床,水石生苔,圓柏臨水,皆是迷人的景致。隔天早晨,眾人輕裝往返丹大山,老郭與我帶著相機到溪谷獵景。
第四天,重裝上稜,一路速度頗快,先前休息了半天,腳力已經恢復。接近內嶺爾山叉路口停步,稜上營地廣闊,我們在此搭起帳篷。傍晚上行一小段路,可以觀看彩霞與山景,可惜拍照成績不佳。
第五天接上橫向山稜,這段稜脈前不久才來探訪過,此次心境卻截然不同。馬路巴拉讓山視野良好,過馬路巴拉讓西峰不久,路旁窪地廣大,可惜無水。過窪地後路跡有點亂,注意離稜左下,此後低降200公尺,至低鞍附近,又見幾處避難營地。
攀登義西請馬至山要有一些修養,因為坡長路陡,費力難行,必須手腳並用,連續猛攀一小時左右。山頂附近營地4*3,此次不停,眾人直上頂處拍照,一共擺出十幾台相機。在義西請馬至山以西,紅毛杜鵑滿坡生長,連綿到斷稜附近,花況令人期待。
先前,有台大山社成員在此殉身,今路避開斷稜,循山腰而行。攀上斷稜東山後下降,繞行南坡,崩壁下方有幾處碎石坡,尚不難克服,低處溪溝也有水可取。從溪溝上攀,一直爬上裡門山,鐵杉林中夾雜著森氏杜鵑,粗大的植株比比皆是。
裡門山頂為廣平草坡,連向東郡大山的草原,橫貫行程至此步入高潮。先下丹大溪源,這一晚住在美麗的營地。眾人在營地忙碌,老郭與我漫步於溪谷,尋找鏡片下的美景。
不見草原真面目
打算隔天清晨偕老郭上望崖山拍照,老天卻以霧雨侍候,於是蒙頭睡到天明。第六天從營地上攀,先過溪澗,然後一路走在草原上,心知這屬於此行精華地帶,天空卻不開朗,眾人無可奈何。據說望崖山視野絕佳,此次卻無緣目睹。霧雨中行進,感覺很冷。
來到可樂可樂安山,臨時決定在鞍部紮營,午後大雨不停,解決了水的問題,我們還是幸運的。第七天,早晨日出景致突出,眾人帶著相機傾巢而出,好天氣雖持續不長久,底片卻已消耗掉許多。未及中午,山區又是雲霧繚繞的情況,東郡大山隱身於霧中。前方僅見郡東山的大崩壁,隊友勇往直行,老郭在後面施施而行。郡東山頂廣平,草原微波如浪,讓我留連忘行,在山頂上猛曬太陽。下低鞍,路跡相當混亂,瞬即迷失,老郭在崖下等我尋回正途。從低鞍再下溪溝,可以找到水源,不過無人在此取水。
埋首上攀,見到隊友時,他們聚蹲在距離頂處不遠的草坡觀鹿。路經廣闊草原,雖不得窺見全豹,亦知身為十峻的東郡大山不同凡響。漫漫長路終有止境,登上東郡大山,即見下方營地,四周已被雲霧包圍。迅速搭起帳篷,分頭煮麵進食,準備輕裝往返東巒大山。出發後方知北鄰有大片草原窪地,紮營條件更佳,但我們不想再費力搬遷。
東郡大草原再連向宇達佩山與東巒大山,單趟約二小時,全是草原綠地,屬於盛大山景的核心地帶。可惜,整個下午霧氣籠罩,完成沒有視野,草原風光遭到辜負,心情惡劣已極。
東郡大山附近玉山杜鵑連綿不絕,最大群落在北坡,而宇達佩山北坡的杜鵑亦很可觀。這些杜鵑生長在矮箭竹坡上,繁衍成為巨大群落,由於位居深山,極少人有福消受那絕美的花景。
精彩的日出日落景致
東郡大山晨起,眼前日出薄雲淡霧之中,由於雲霧低垂,遠山盡出而空谷顯現,美不勝收。拍過精彩的日出景致,老郭與我再前往北坡,拍攝東巒大山一帶的草原。此時,隊友已經拔營上路,繞過東郡大山下方,邁向本鄉山。
陡降約300公尺,低鞍附近山徑走向混亂,花了一些時間才找到正路。本鄉山東面崩坍厲害,直洩馬戛英索溪,遠遠就能清楚看到。登頂時,豔陽高照,只見裝備鋪滿一地,山坡竟然成為大家的曬衣場。走在本鄉山南側的稜脈,發現紅毛杜鵑驚人的花甸,其間還生長著許多馬醉木。從稜線直下西南鞍,草原窪地廣而美,若無存水,越過稜線南側,有一穩定的黑水塘。
前途似乎另有稜線路,但難走又遠,從窪地連向櫧山最低鞍比較省事。櫧山低鞍草原窪地,地勢開闊,容易親近,存水機率頗大。山腰草原相當漂亮,經過一個黑水塘,不久至狹長營地(4*10),登頂之前不遠,從草原走入灌叢。櫧山高挺,頂處展望良好,我隊安營於此,可以就近賞景拍照,而當天晚霞確實不讓人失望。
近處從東郡大山至裡門山一線峰峰相連,遠方玉山、秀姑巒山、馬博拉斯山高聳入雲,南見盆駒與黃當擴山,西為無雙和郡大山。站在櫧山高點,周圍雲起霧湧,日落時分,水氣沈降,天光變化萬千,雲形豐美,色彩懾人,大家看得出神,廚師根本叫不動人去吃晚餐。
天下無雙
第十天,從山頂下行,急坡陡降,臨崖險峻。深谷對面為黃當擴山,正下方溪水彎流處有開墾過的痕跡,老郭說是哈依拉羅社舊址,即溪名的由來。至最低鞍,植被由冷杉變為鐵杉,途中鑽行箭竹,心想,若雨濕會很難過。林中有3100營地(4*3),接著過低鞍,開始攀登無雙第一峰。
無雙山名聲響亮,如雷貫耳,是我嚮往已久的山岳。以往郡大林道通車,人們習慣自林道下溪,再從無雙吊橋起攀,降升皆在一千公尺以上。我們從櫧山下鞍,攀登過程一樣非常吃力。
巉岩險壯,坡道難纏,好不容易上至第一峰,兩面可與櫧山和第二峰相望。我上至第一峰時,隊友正好在對面岩壁上,待他們登頂,彼此在山頂高聲對呼。
無雙其實有三個山頭,其中第二峰最高,由於崖壁直立,也最為難爬。基點峰位於森林中,反而沒有視野,而附近有小片營地(4*2)。無雙山屬於尾程的高潮,登頂後大家有如釋重負之感。聚在三角點旁,人人興高彩烈,拼命拍照留念。
登頂之後,下山並不容易,領隊一再叮嚀,要有心理準備。實地走過,發現路程大致可分為三段:先是灌叢,接著松林芒草,最後到林下開闊地,而沿途坡度一直很大。
硬切下至最後水源,溪中水勢盛大,岩石溪床讓人眼睛一亮,不過,水邊石頭很滑,行進必須小心。最後水源據說有獵寮,我們只看到看到部落遺址,規模頗大。沿線觀察,從這裡到舊無雙部落,以往皆是原住民活動頻繁的地方。全隊駐紮在過溪不遠的地方,海拔高度二千餘公尺,夜晚比在高山營地容易入睡。
第十天要過無雙部落。前行芒草很多,路跡不明,領隊擔心找不到路,還好一切尚稱順利。啟程後大致腰行,起伏仍然不小,往往有崩地阻道,必須時時高繞或低迴。沿路可見疊石或屋基的遺跡,山地人在此種了滿山的台灣赤楊、栓皮櫟(軟木)、胡桃等樹木。來到一處稀疏竹林,似為舊日菜園,旁邊有溪水流過。過溪後上攀,此去遇到幾處水源,皆不大。
前方尾稜突起,形成馬鞍狀地帶,即無雙部落舊址。部落附近種植了很多栓皮櫟,尤其是部落上方的坡地,可見原本具有經濟價值,可惜尚未收成,此地已成荒地一片。
無雙人去草長,只留屋基石牆供人憑弔。隨處可見的香草發出濃郁味道,鳥類及野獸很多。芒草滋生,阻斷山道,彷彿進入迷宮,考驗著我們的登山實力。中央留著一棟巨屋的石基,旁有胡桃大樹,往昔景象令人憧憬。部落出口石牆高疊,氣勢宛如城門,門外楓林清涼宜人。我們在樹蔭下午餐。
離開部落,山道之字形下坡,林中頗為乾淨明朗,山徑寬敞易行,行不多久,無雙吊橋已在我們腳下。吊橋狀況還好,橫排的木板相當完整,比預期中妥當多了。為避免過度搖晃,每次三人通過,我獨在橋邊照相,良久不忍離開。
過橋之字形上坡,不久腰行,林中疏朗,光影迷人,常常不自覺停下腳步。山地人在坡上種樹,皆疊石成階,以保護水土,這種做法與林務局草率不用心、唯利是圖形成強烈對比。
出乎意料之外,烏哇拉鼻溪床竟然相當寬闊,而水中礦物質好像太多了,口感不佳。涉水過溪,直接從合流處左切而上,沿小稜上攀,此去郡大林道約上升900公尺,需連續攀爬3~4小時。一路定時休息,大家走得興起,似乎不覺疲憊,在預定時間之內接上林道,興奮的叫聲此起彼落。
郡大林道
郡大林道多處崩坍,長久以來無法通車,已經顯露荒涼的景象。經過九二一地震、桃芝颱風等一連串天災肆虐,多處山壁露出肌理,路面岩石突起厲害,雨水沖蝕挖成深溝,尤其難以通過。幾度面臨斷崖陡岩,有時路面堆積高起,必須稍微高繞。山道與溝谷交會,看到山洪清出幾十年前被戕害的巨木,樹屍橫陳於道上,令人心驚不已。
林道適合賞花,物種以毛地黃最多,其次是森氏杜鵑,還有抱莖籟蕭、黃菀、虎杖等小花,在賞葉植物方面,紅榨楓數量也不少。腳下盡量不停,心裡卻活動不已,試著牢記各種花況。
42K水源極為甜美,據說先前經過了科學測試證明,水源附近有二間工寮,但全不能住人。我們在屋外紮營,四野已經昏暗。
隔天輕裝往返郡大山,算是此行額外的收穫。登山口位於32K工寮斜對面,上行中等坡度,草長但未掩住山道,沒有耽擱什麼時間,情況比預期中好多了,不過整路還是必須鑽行箭竹。約40分鐘上稜,為一處雨量計,並有三角點。此後大致沿稜而行。眼前所見雄偉山頭並非郡大山,還要過好幾個山峰。後段箭竹高密,走在不透光的林中,感覺相當特別。稜線下望,似為沙里仙溪畔耕地和聚落,上方為玉山群峰,東郡大山彙橫列在另一面。
登頂費時二小時半,下山一小時半,沒有耽擱什麼時間。一眼望去,郡大山區針葉樹竟會變色,似乎是引進的外來樹種適應不良所致,回家查閱資料,果然是林務局所種植的日本落葉松。下山之後即刻啟程,天黑之前趕到望鄉,這處工作站仍是林務局的山區重鎮,多棟水泥屋相當完整,水電供應不缺。由於適逢假日,工作站空無一人,我們暫時把它當作自己的家。
尾聲
隔天林道還有多處險惡地形,等著考驗我們,尤其里程約4公里處崩坍厲害,花了不少時間才勉強通過。林道起點已不成路,陳桑在溪底叫喚我們,於是找路硬切而下,大家水邊相見,隨即移師檢查哨聚首。吃著事先準備的熱食與水果,心裡感到無限溫馨;談笑風生,值勤的警察也感染了我們的喜悅。
九二一地震之前,老郭就著手計畫這段行程,至今二年時間過去,我們終於完成,丹大之行真是不易!橫貫東郡雖是百岳路線中難度較高的旅程,幾乎每年都有人前來探訪,在台灣高山路線中占有獨特地位,而在老山友眼中,這是會上癮的一段路。林道逐漸荒廢,加上天災不斷,登山路途變得日益艱難,但全隊合力,設法一一加以克服,如今成功歸來,足以讓自己高興好一陣子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