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夏天在拉庫音溪山屋,遇到一位還算資深的女山友,談到她得意的輕量化裝備。當時,我是用了一個頗輕的大背包,但有單眼相機組,其他裝備也未刻意輕量化。相談之下,發現她帶的裝備竟然比我的重,這山友簡直不敢相信,堅持是我的秤有問題,我也只能暗自苦笑。
關鍵在哪?用簡單的比喻,她上山需要帶100樣東西,而我只需要60樣,全部裝備當然比我的重。個人相信,爬山裝備越精簡越好,對新手或老手來說都是如此,這是最基本的原則。
大學生參加登山社,致力於輕量化,怎麼想都覺得不對勁。這本是很淺顯的道理,年輕人或入門者爬山時,應該鍛鍊自身的背負能力,而非花大錢買高價的輕量裝備,當然,也不能帶一些無用的東西增加負擔。
凡事不脫常識,輕量化也是如此,若要把事情說得很專業,一副專家的模樣,恐怕沒有必要。輕量化可免花大錢,不見得要買一堆很貴的裝備,相對經濟的做法就可達成,這才是正道。
輕量化通常是為了保持體能狀況良好,以應付突發狀況,遇到困難地形比較容易通過,或者在有限時間內快速移動,並非只是為了讓自己輕鬆一點。
至於輕量化的實際做法,首先當然是裝備精簡,盡量剔除不必要或可替代的物品,可別像是乳臭未乾的大人,帶了一堆「奶嘴」上山!
只用平均價格,即可找到不重(例如2KG以下)的大背包,再剪除一些用不到的帶子或塑膠扣,大背包的輕量化即可大致完成。睡袋材料不斷進步,羽毛填充800克的睡袋保暖效果良好,總重也才1500克左右,算是相當理想了。
除去食物的包裝,既省空間又減少重量,一舉兩得。攜帶肉類時,建議烹煮後再帶上山,不易腐壞又無廚餘。糧食之中包含一些乾料,也可以減少一些重量。
行程若在三天以上,可帶一條替換的長褲,短程爬山大致身上穿的長褲一條即可。禦寒方面,上衣可用洋蔥式穿法,像我冬季爬山就帶3~4件排汗衣,外加一件必備的單層Gore-tex外套,不帶防寒衣,遇到寒冷或下雨的時候,都足以克服。
以往帶傳統相機去爬高山,光是拍照的裝備就達8公斤以上,全部裝備大約25公斤。現在使用數位相機組,通常只有2公斤左右,數位時代已經讓我的登山裝備大幅輕量化。去年獨自前往南湖大山,帶了七天的糧食、一相機三鏡頭、三人帳篷等等,全部裝備才14公斤,算是一次輕量化的範例了。
身為合格登山者,背負能力是基本的,若有狀況,肩背上的重量可能大幅增加。背負14公斤走南湖,是為了提高速度,節省時間,順利完成計畫。若有需要,我的背包裝到40公斤,走上幾天沒有問題,只是行進速度無法很快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