算一下,已經受傷50天,昨天整脊之後,今天坐骨神經壓迫的情況總算減輕,這是空前的進展。不過,事情並非表面那麼順利,這期間,我已經看過五次醫生,X光照了二次,打針三次,吃了不知多少消炎止痛藥,整脊一共四次,還有每天戰戰兢兢保護腰椎,努力調整飲食和睡眠,進行只能少不能多的復健(這項最困難)

30714833_950852505092092_7876602560642023424_n.jpg

那應是所謂的隧道視野,由於太過專注,眼中只有目標,其他都變得不重要,甚至視而不見了。專注是我的優點,但優點就是缺點,最後就是太專注而讓我跌落深淵。

武嶺比賽時間接近,而我剛從左手骨折的困境中掙脫,逐漸可以全力練車,感覺時間緊迫。有氧基礎不太充足,而騎車已經進入高強度訓練模式,加上重訓練肌力求好心切,把二項硬擠進一天的課表裡,雖然順利練完,總量卻明顯超過了負荷。這樣的訓練在三天後再來一次,身體看似沒有異樣,但事後回想,這是非常不智的安排。訓練後休息三天,身體根本無法復原,這是前所未有的情況,而我卻無警覺。延後一天進行思源埡口測時,再五天後騎武嶺模擬賽,所有訓練結束,當下體內機制就垮了。

69700390_511691179410540_437102970652327936_n.jpg

從武嶺回來隔天,在睡夢中因左髖劇痛而突然醒來,當下心知不妙,果然起床已經跛腳,接著狀況急轉直下,左臀的壓迫感猛然襲來,身體已經完全不對勁,彷彿回到十年前傷病的時期,恐怖的經驗瞬間回來了。

受傷之初存著僥倖心理,以為跟往昔練車一樣,休息幾天身體就會恢復正常,但實際上,這次不僅是髖部重傷,而且是身體健康崩壞,情況有點複雜。傷後二周反省檢視,才猛然驚覺自身狀況惡劣,心裡有了底,了解此後必須全心全力對抗傷病,而這十幾天算是白白浪費了。

運動受傷是好幾個錯誤加總造成的,我的訓練方式過度偏執,有時流於勉強,並未考慮自身狀況。由於減重方法出錯,一直無法達到成效,加上飲食不協調,造成一連串不良後果,而我對身體發出的警訊不夠靈敏。

這次髖關節崩潰,起因可能是臀部肌肉受傷,主要是梨狀肌、臀小肌和周邊肌肉勞損連累了腰椎,導致椎間盤壓迫神經。坐骨神經壓迫是非常痛苦的經驗,不管站、坐、躺都很不舒服,每天時間非常難熬。坐下站起感覺無力,躺下起身很不方便,走路無法正常施力,感覺整個身體已經失去保護,呈現一種身體組織暴露在外的脆弱現象。

治療與復健經過28天,梨狀肌的症狀總算減輕,但坐骨神經的壓迫仍在,面對脊椎問題,我仍有長路要走。復健當然有其必要,但要非常小心,只要稍微過度,即會造成反效果,讓自己痛不欲生。

就我所知,醫院系統除了開刀無法解決脊椎問題,所以後半段治療回到多年前施行的整脊方式。每次整脊之後,日常動作力求舒緩輕柔(難度其實極高),主要是保護,並給脊椎重建時間,大約五天之後才能開始做一些復健運動。這樣,經過四次整脊(時間跨越一個月),我終於把最後的復健行程安排出來,打算一路往前挺進,最好情況是再十天時間讓自己脫離傷兵名單,但誰知道,也可能需要再次整脊並追加一個循環。

1月8日終於騎上陽明山,而上次騎陽明山已經是11月的事了。自去年九月初受傷以來,已在傷兵名單4個月,120天真是難熬!可惜11月已經可以騎車,甚至拉了三次強度,由於12月初在田裡翻土挖草,導致二次受傷,拉長了復原時間。我的情況基本上是軟組織損傷,這個月確立了二個復健重點,一是全方位保護腰部,二是慢慢訓練核心肌力。事實證明,只有等到真正了解自己的傷勢,才有可能讓身體好起來。1月9日騎河濱,進行平路復建,途中碰到車隊友人,轉而跟著去騎風櫃嘴,陡坡一再抽車,結果悲劇再生,造成第三次受傷,復健時程又再延遲。往後幾度有復元的可能,但意外不斷發生,雖然身體狀況逐漸好轉,筋骨的局部失衡卻讓我一直無法順利走出困局,最後又花費了超過三個月的時間。

復原狀況一直沒有明顯改善,半年時間過了,狀況依舊,與傷痛共處,甚至已經逼近300天。雖然可以做一些運動,但我已經得到慘痛教訓,不能使用爆發力,也不能操過度(運動總量太大),否則傷勢又會加重。這期間,該做的事還是要做,農事如麻,必須照著進度往前。所幸,我還能負重登山,參加了幾次高山活動,雖然大幅減少了背包的重量。整脊的效果大致就是這樣,勞動的好處也不足以讓傷勢好起來,我在顧及日常活動的諧調之同時,還要摸索有效的復健的方式,畢竟最能了解身體狀況的就是自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rucyo 的頭像
    brucyo

    巨木七里香

    bruc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