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裡感覺可惜,今年陽金公路賽沒有舉辦,讓我上半年訓練失去目標,也導致比賽行程無法連貫,連帶體能的調整未上軌道。比賽竟然集中在下半年,上半年比賽很少,環南化之後整整四個月沒有比賽,只能參加一些挑戰賽自我磨練。建大武嶺盃(西進武嶺)算是全年最盛大的比賽,台灣登山王(東進武嶺)則是等級最高的一場,今年花大錢報名這二場,終於首次有了正式的成績和名次。

環南化水庫被我當成測試性質的一次比賽,在備戰過程中強迫自己成長,把最弱的丘陵地路線暫時提升為拿手項目。全長86公里,總爬升1500公尺,爬坡型選手有點優勢。參加了菁英組(高手組),大部分時間待在第二集團,承受超高強度,最後成績相當漂亮(破了大會紀錄),雖然分組名次很普通。

2018南化水庫.jpg

噶瑪蘭追風是低難度的路線,回程最後一段,集團前方有點騷動,此刻我毅然全力衝出,把強度拉到極限,並把剩餘氣力放盡。這次領先集團速度不快,看看碼表,集團通過拱門時間估計為2:43,比起三年前參賽的2:37有明顯差距。一路跟著領先集團,但大家未拉強度,轉進河堤後甚至開始怠速。沿途也有少數車手單飛,但兔子形單影隻,不成氣候。集團中大部分是年輕人,他們騎車沒有積極攻擊,甚至不想輪車頂風,這讓我有點感慨。如果我有同伴二、三人,必定設法逃脫,畢竟這是一條平緩的路線,騎車就是要大膽出擊才好玩,不是嗎?回程從河堤接回濱海公路,最前一人已經拉開一些距離,我奮力衝上噶瑪蘭橋,追上之後二人開始輪車,當然是準備逃脫。起初速度在43左右,輪替幾次以後,逐漸感覺力不從心,速度掉到36左右。結果,跑了不到五公里,又被集團追上,有何下場?不過就是回到主集團而已。這次嘗試逃脫是很棒的經驗,對我來說,正是全程比賽的精華。

春季KOM是我的練習賽,但出發不久即感到腳底有點虛浮,一開始就不覺得這趟能夠抵達武嶺,先前疲勞好像沒有完全排除。KOM春季團實力不算很強,一直可以待在領先集團,前段跑掉幾隻兔子,但洛韶前後幾乎全部追回。慈恩之後海拔超過二千公尺,感覺體力和腿力不濟,努力撐了一段,還是讓帶頭五人跑掉了。照自己的步調騎,預計至少要奮戰三小時,目標大約是在金馬隧道,結果耗費3:16抵達隧道口,幾乎已經戰到極限,而前方已有七人進隧道。計時路段共騎了66KM,回程再加一倍,預料相當累人。不過,一路滑降下山,順踩排乳酸,輕鬆寫意天氣好風景優,騎車好快樂!

2018春季KOM(2.).jpg

環海岸山脈二日賽是路線優良的小型挑戰賽,第一天富源-光復-豐濱-長虹橋-奇美-瑞穗-富源88KM。騎到太巴塱熱身後,集團也來了,大約十人包含阿凡達。測試一下他們的爬坡能力,隨即開始下滑,領頭的人下滑倒是很快。從豐濱往南,平緩的海岸公路,景色很棒。不參與輪車,整路獨推,幾公里後決定衝出單飛,一路騎到長虹橋。大家都停下來休息補水,參賽前三名一副輕鬆樣,沒什麼競爭性。順騎上瑞港公路,約半程加速,一路騎至德武高地,在此停了八分鐘,前三名都來了。下山後又獨自操了一大段平路,但仍保留一點腿力,因為隔天還有硬仗。第二天玉里-宜灣-三仙橋-成功-都歷-東河-泰源-東河農場-富里-玉里109KM。我們從安通叉路口開始騎,智文和我等比賽隊伍通過才出發,過安通整路爬坡。在百人陣中一直超車,至玉長隧道追到第二集團三人。下至濱海公路火力全開,很快把三人放掉,至三仙橋上坡,終於看見前方領頭二人,後面還有一人。費了很大力氣才追到一人,發現他是巨人(身高200CM),顯然是老外。攻擊二次以上才脫逃成功,至東河提早轉進東富公路(過隧道)。整路高強度,一直沒吃東西,所以東富開始輕鬆騎,等巨人上來。交談後才發現他也沒報名,49歲花蓮人,根本不是老外。整路聊天慢騎,他說前面有二人,我說不追了。爬坡騎乘近半,終於撞牆,完全沒有速度,巨人已經跑得不見蹤影,心想不行,於是拿出僅有的一包能量膠吞下,五分鐘後開始感覺能量上升,再五分鐘追回巨人,真靈!內心突然一動,我說,領先的二人可能在我們後面,因為我們抄捷徑進東富公路,果然在富里7-11休息三分鐘後,領先的二人才來。歸結起來,第二天的鍛鍊重點是平路,我在濱海就已經全開二次,每次30分鐘的巡航極限。

32482961_1711419265619484_3101026323980615680_n.jpg

瑪吉斯登山賽從秀林國中騎到武嶺,全長約90公里(再從武嶺下滑總共騎了181KM)。過太魯閣大橋放行,很快跑到領先集團,一路掛大盤,至少維持23KM,雙腿很操!騎約30KM,領先群跑掉3人(包括2017陽明山P字道總一),至金馬隧道共跑掉5人,不過前45KM我都可以跟車。45至51KM獨推之後,花蓮193車隊的年輕人開始與我輪車,後來聊開了。他用國產"華威"碳纖維輪組,贏過其他車手的輪王"賴威",至於我當然是用自己編的"楊威"。兩人聊得正高興,結果被後面車手追到了,一位老外帶著女國手陳姿吟(888)壓境。前60KM,強度對我而言高了一些,感覺腿力快要見底了,但至少要先跟到金馬隧道(開始下坡)。四人集團殺到關原,老外跟我停下來補水(竟然沒有動態補給),其他二人有隊車照顧,頭也不回跑掉了。追到大禹嶺還是不見人影,此去陡坡連連,真的撐不住就抽車,雖然腿肌和心肺瀕臨崩潰,還是比女生只能坐踩好多了。果然,在小風口之前超過陳姿吟,附帶也追到193車隊的年輕人(老外已經跑得不見彈),此去堅忍硬撐,把領先明顯拉開。這次到大禹嶺的時間比去年慢7分,但大禹嶺到武嶺竟然快了3分,最後標準計時路段成績4:43,從秀林國中計時是4:56。

2018瑪吉斯.jpg

戀戀197表現不如預期,爬坡優勢無法展現,明顯弱點就是丘陵地能力(環南化水庫之後四個月沒練)。賽前爬坡照例練很多,而平路和緩坡騎得太少,顯然沒有針對比賽進行訓練。入夏之後,體能並未維持高檔,似乎有點過勞,應該是高強度訓練太多了。身體狀況也不太正常,抽絲剝繭後,罪魁禍首直指咖啡。咖啡讓身體產生不良反應,先前已有經驗,這次比賽後,終於確定喝咖啡對我根本是有害無益。明年會再參加這場比賽,而且可能報名菁英組,屆時挑戰勢必提高,我必須做好訓練並調整得宜。

2018戀戀197 (3).jpg

桃園市長盃全程約42公里,前半雖是平路和丘陵地,但不足以影響比賽結果,沒有意外的話,是後段看爬坡能力決勝負。二年前參賽,成績並不理想,一爬坡就掉出集團,終點前衝刺也失利。今年實力已經明顯提升,抱著雪恥的決心,希望騎出好成績。想要名列前茅,台七乙連續爬坡跟上集團是基本要求,這次我總算做到了。一過三民接上北橫,理論上就是決戰路段,但還是保持不小的集團,選手只是互相監視。接近角板山,剩不到二公里,強度不斷拉高,我有點跟不上領先集團,被拉開約十公尺。抽車衝上角板山,下坡一小段後直搗終點拱門,大致是在領先集團最後,前方十幾人幾乎都是年輕選手。成績出爐,比二年前進步了4分鐘以上,與我的預期相近。

2018桃園 (2).jpg

建大武嶺盃儼然是台灣地區全年最盛大的單車比賽,報名人數超過一千六百人,而且各組高手雲集。順利拿下分組冠軍,我的成績明顯進步,數字相當漂亮,但對我來說,這只是一個過程,往後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。M50明年加入二名猛將,分別是今年M45的第二、三名,而我也將再進化,預料2019年武嶺M50成績將會是菁英組水準,到時應該會變得很有趣。

2018建大武嶺 (3).jpg

2018建大武嶺 (6).jpg

在颱風勢力壟罩下,曾文水庫公路賽照常舉行,主辦單位很有guts,雖然比賽過程危險了一些。第三梯一出發,前導車就失魂亂飆,集團一片混亂。前面的人跑很遠,不少人和我在後面一直苦追,額外損耗了一些力氣。才五分鐘卡鞋已經進水,噴起的泥水不斷濺到臉上,大家的車衣褲都很髒。一路掛大盤,騎完174線山路,最後騎完整場比賽。進入水庫聯絡道,沿途感覺都很生疏(三十幾年沒來了),不過騎到壩頂時,真正令人心曠神怡。全長102公里,總爬升約1000公尺,算是丘陵地路線,爬坡型選手沒有優勢。比賽策略是要在爬坡段分裂集團,但至少要有三人衝出,比較有可能成功逃脫。M15是領先集團的主力,但騎得太保守,騎到尾程依然沒有進攻,可惜這就沒把集團撕裂。最後整團十幾人衝線,相當無奈的情況,我當然討不到便宜。

永不放棄武嶺也是我的練習賽,為一個月以後的東進武嶺做準備。五點從地理中心碑出發,窩在領先群,還以為集團很快,才十公里左右,羅偉哲一來,隻身就把領先集團海放了。還未到霧社,領先集團早早跑掉,在清境連追趕集團都跟不上,一度懷疑這次能否騎完。整路痛苦指數很高,所幸我還撐得下去,腿力和體能剛好可以勉強頂住。追趕集團有二個共八人,大家互有領先,最後至少追回四人,結果,到霧社花了55分,騎到鳶峰2:36,武嶺3:12,成績乏善可陳,訓練效果倒是不錯。過鳶峰不久碰到John Ebsen(友善跟我打招呼),他已經騎完下滑,後來聽工作人員說他騎了2:31,有影沒?下滑過昆陽碰到巨人,回頭陪他騎了一小段,真是有緣!

2018武嶺NS.JPG

台灣KOM是全年最艱難的比賽,賽前雖然該練都練了,看似已經準備妥當,卻因過程中與車友多騎了一趟中正山,導致一周之後西進武嶺練完後出現過勞症狀(發現之際為時已晚)。過勞導致賽前連續五天無法入睡,幾乎讓我在最後一刻棄賽,還好發揮韌性,依然上場與各國選手較勁,頂住長時間的高度痛苦,結果讓我一舉衝過關卡。比賽成績當然不盡理想,但至少上了凸台,賽後精神與體能狀況竟然很快恢復正常。

2018台灣登山王 (3).jpg

蘭陽888公路賽是丘陵地加爬坡,前段雙腿忙著快轉,雨勢大而泥水多,雙眼很難睜開。後段終於雨停,可以看看身旁的選手,好多認識的人,感覺真好!雨天騎車安全為上,一直處在警覺的狀態,集團每遇大轉彎,我都衝到最前方,減少潛在危險性,但也額外消耗了一些體力。前段平路和丘陵約83公里,我顯然騎得不夠省力,最後5公里爬坡有點力不從心,讓集團跑掉二人,直到最後還是無法追回。這梯戰況不算激烈,最後是ABC組冠軍三人決戰,在15秒內相繼通過終點拱門。

45565101_1948807635213978_3024407315760545792_n.jpg

中正山爬坡賽成績竟然比去年還差,這是前所未有的情況(基本上每年成績都會進步),這讓我了解,適度的疲勞才是有益於體能提升,過度的疲勞卻會累積起來(休息也無法完全復元)10月過勞的影響還埋在身體深處,我的power有點受損,感覺像是強弩之末。這次比賽感覺只剩八九成的功力,起先還可以在前方廝殺,中後段體能不繼,該有的強度拉不起來,看得到前面的選手,卻怎麼樣也追不到。不過,每次比賽失利都讓我釐清一些現實,就長遠來看,未嘗不是一件好事。

中正山之後賽季已經結束,正式進入過渡期,崁頭山登山賽的時間太晚,我決定不再練車,僅有一次模擬賽。沒練車不見得是壞事,可讓身體輕鬆復元,比賽就看臨場表現了。崁頭山是今年最後一場比賽,時間已屆12月中旬,很多高手沒來。賽前一晚在玉井的虎頭山紮營,太早睡了,上半夜不太平靜,下半夜很幽靜,但我已經睡不著。第二梯出發,包括M40~M65的選手和女生,當然是最強的M40帶頭。一出發台3線就有爬坡,接著騎上曾文水庫壩頂,174線也有一些爬坡,但從東山往崁頭山一路爬坡最多,尤其過175線叉路口之後最陡,終點前幾公里大家都騎得非常痛苦。領先集團一直很大群,最後爬坡才拉出10人,追不到前面三位M40選手,終點前又被一位M45選手超越,所以應該是此梯第五人進拱門。拿到紅點衫一件,材質優良做工細膩,比先前桃園市長盃和建大武嶺盃的冠軍衫好多了。

2018崁頭山 (6).jpg

今年個人訓練體系不變,僅對一些方法進行小幅修正,讓我得以繼續穩定進步。這一年總共報名9場比賽(5場未報名,還有一場代騎),我在比賽中面對挫敗並累積經驗,認識到丘陵地路線是爬坡的基礎,算是比賽經驗中最大的收穫;此後開始調整訓練的內容,往後可望克服這一項弱點,進而提升自己的戰力。明顯缺憾是體重一直沒有達標,整年被體重追著跑,當然影響了比賽的表現。全年最大錯誤是台灣登山王之前訓練過度,導致戰力受損,沒有騎出預期的成績。展望未來一年,我的訓練會更落實有效,並且不再掉進過勞的泥淖,M50的挑戰雖然會提高不少,對我來說卻是正面的刺激。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uc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