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人騎公路車全憑感覺,一輛車好騎,直接認定是車架好,但車架的影響有那麼大嗎?搞不好是輪組的功勞。想要知道不同車架的調性和能耐,應該用同一組輪子來測試,才有明確的對照。不同車架除了路感差異和加速反應,當然要測試速度,看同一段路的騎乘時間差距多大。
P1120219

對我來說,捷安特TCR SL3是很好騎的鋁合金車架,裝上自編的鋁合金輪組,全車重量約7.5公斤,目前已騎一萬公里左右,參加過三場比賽。最近購入一輛二手TCR ISP碳纖維公路車,配上碳纖維板輪,打造成為一輛比賽用車。這輛ISP公路車跟原先的鋁車同樣是2011年款,也配了島野(Shimano)105煞變系統,二車的比較基礎極為相近。

當年TCR SL3的定價是39,800元(原廠搭配第三級105系統),至於TCR ISP的定價則是128,000元(原廠搭配第二級Ultegra系統),前者是捷安特第一級鋁合金車架,後者是第一級碳纖維車架。價差這麼大的車架,騎起來路感和速度差別會有多大,我真的很想知道。不過,前輩告訴我:要先騎ISP車架一段時間,上手之後再來進行比較,這樣才公平。 WP_20150122_11_24_33_Pro__highres.jpg

平路測時變數較多,可能受到各種干擾,相較之下,山路測時比較容易掌握。測試惇敘工商到陽明山公園派出所約五公里的山路(爬升220公尺,平均坡度4.5%),預計要騎四趟(二種車架×二種輪組),盡量在體能狀況相近的情況下取得數據。TCR SL3鋁車先前測過時間,但至今已經間隔二個月以上,必須重新測時,也可以知道自己是否進步。測試過程先用碳纖維板輪,分別裝在不同車架上,再用鋁合金輪組,同樣二支車架各騎一次。

測試在即,臨場先想好策略:緩坡不追求極速,陡坡設法拉高速度。碳纖維板輪裝上ISP車架,第一次測時就搬出最厲害的武器。陽投公路沿途車輛不多,起步相當順利,但前一公里的時速只能騎到16左右,一公里以後為緩坡,極速來到31.3,至三公里處費時略多於7分半,有希望在15分之內騎完(個人設定的目標)。最後一公里較陡,當然火力全開,咬牙苦撐。還好尾程速度不錯,抵達終點時間14:43。休息幾小時,復元之後,再試SL3車架配碳纖維板輪,至三公里處已騎8分鐘以上,尾段榨出餘力猛衝,最後時間15:03,只慢了20秒。

隔天測試鋁合金輪組,搭ISP車架的成績是15:17,搭SL3車架是15:38。連同前一天的二次測時,四次皆優於先前的最佳成績,可見自己爬坡已有進步。測試數據如下:
 

P1160990.JPG

先說個人的騎乘感覺。鋁合金車架路感較顛(震動頻率高),碳纖維車架的路感好一些(震動頻率低),不過差異有限。鋁合金車架質地死硬,卻反應快速,碳纖維車架Q度略佳,踩踏有較好的回饋,而二者的加速性能差距也不大。

再把測試數據拿來對比。比對輪組差距,低鋁框換了碳纖維板輪,效能提升約3.7%。(回想當初剛換輪組時,效能提升了7.8%,實力進一步之後,效能提升還有5.0%。)在車架差距方面,ISP車架果然具有賽車血統,能夠展現更好的成績,但也只提升2.2%。理論上,每15分鐘快20秒,等於每小時快80秒,在塔塔加(或武嶺)這樣的長程爬坡賽中,推斷可讓我的成績快4分鐘。 

 

後記:目前測時都是未上卡的狀況,等上卡再騎一段時間,準備進行下一波測試,看公路車上卡可以提升多少效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uc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