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全碳板輪來說,鎖頭外露式或隱藏式,影響輪組性能的差別極小。至於碳框鋁邊板輪,鎖頭是外露式或隱藏式就大有關係了。鋁邊板輪若鋼絲頭鎖在鋁圈,性能近似低框輪組,適合爬陂,而碳板只是附加以增加風動效能的東西。鋁邊板輪若鋼絲頭鎖在碳板,理論上整體強度較佳,但確是高框輪組,比較適合平路或緩坡。

板輪的碳板原本以A型框居多,寬約20.5公釐,目前潮流是加寬變胖,寬度加至23或25公釐。最近的論述(應有實驗數據支撐),A型框的徑向傳動較強,但空氣擾流比較明顯,碳板加寬會強化側向支撐,變胖則是為了減少擾流的影響,像ZIPP還把碳板製成高爾夫球面。

一般看輪組的重量只是一個數據,未知前後輪配重,未知花鼓與輪圈配重,甚至用錯了輪胎,那麼這數據意義不大。例如輪組重量1300克,是前500後800克,還是前600後700克,可是有顯著的差距。一個後輪700克,扣掉鋼絲100克好了,是花鼓250輪圈350克,還是花鼓300輪圈300克,性能明顯不同。同一個後輪,裝了300克或240克的輪胎,騎起來差異頗大。當然重量只是影響性能的因素之一,這裡暫把其他因素略過,單就重量一項來看。

翻譯《編輪的藝術》中一些文字,其中有節錄之處,我把重點集結起來: 不管時間經過,不管市場變化,經典輪組就是能夠屹立不搖,其地位不會被取代。好的輪組讓人感到滿意,讓人有信心,騎乘時可以毫無顧慮。幾乎每個人都可以編出好輪,不用高學歷也不用精通電腦,只要多多練習編輪。仔細、有耐心、自我批判是編輪者的重要特質,而讓騎士感到滿意即是對編輪者最大的回報。編輪會招來名聲,如果你能精通此藝,別人就會談到你,讓你很快闖出名號。編輪者不該違反編輪的基本原則,也不可忽視自身經驗所給予的教訓。編輪者對自己的作品應該完全滿意,最後的產品要經得起考驗。換句話說,編輪者要有這樣的自信,保證經手的輪組可以一直使用下去。

書中另一處提到:「輪組一旦離開工作室,就永遠不需要重新調校,也永遠不會斷鋼絲」。這裡揭示了崇高的理想,也正是對自己編輪的期許,往後我的手工成品應當如此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uc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