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準備第一次使用扁鋼絲編輪,賣鋼絲的老闆(本身是老練的編輪師傅)在電話中警告,扁鋼絲很容易扭壞。謹記前輩的話,這次編輪當然要按步就班,做出標準的動作,慢慢拉高鋼絲張力,不可躁進。
P1090488.JPG

回想最早編公路車輪,第一個後輪使用大師兄贈送的後花鼓,而前花鼓是中低價位新品,鋼絲選國產Mac DB454,整組花費壓低至3000元,重量1485公克,騎乘使用頗有快感。

目前看起來,公路車輪主流是20/24孔,前提是輪圈夠強壯,若是身體較重,24/28孔也夠了。20/24孔的輪組已編過二組,後輪使用鈮合金輪圈,框高30mm,承重表現良好。這二組20孔前輪用放射編法,施工方式單純,第三輪打算改採二交叉編法,其實是為了遷就鋼絲長度。二組24孔後輪全用二交叉編法,同樣為了既有的鋼絲長度,第三輪決定改為放射加二交叉編法。
P1090490.JPG
P1090494.JPG

基本上,20/24孔只是32/32孔的簡化,編輪方式大同小異,以目前鋼絲品質而言,20/24支鋼絲形成的強度不是問題,但輪圈必須選擇適合騎者體重的產品。前輪兩側或後輪非傳動側若用放射編法,原則上螺紋不應上油潤滑,以免在使用過程中造成鎖頭鬆脫。
P1090433.JPG

進入編輪的領域,我先編登山車輪,大致是前後32孔,幾乎都是標準的輪組。在近十組登山車輪中,Mavic 717輪圈的鋼性令人印象深刻,第一級的輪圈硬度確實很高,讓調校變得順手而容易。國產的Alex XC-lite硬度就有明顯差距,但一框售價僅Mavic 717的四分之一,只要張力勿拉過高,XC-lite這個重量和品質尚可接受。目前個人使用最多還是Alex Ace-18無魚眼款,價位甚至比XC-lite低,但強度好了一些,重量數據也很漂亮。

DT鋼絲與Shimano花鼓皆無色彩,只有銀或黑色可選,其他廠商的花鼓普遍有紅色,或者鈦色。至於鋼絲,要選彩色就用國產品,但等級普通,大致只能選擇2.0單抽(強度最可靠),不過可以搭配彩色鋁頭。
P1090483.JPG

先後用紫色鋼絲編了二組輪子,第二組用極省錢的方式(從前花鼓下手),性能比前一組毫不遜色。目前手邊有二個舊框,已經噴成淺綠色,再穿橘色鋼絲配紅鋁頭,雖非高級品,編起來也有一定水準。

鋼絲較細當然也較輕,但會危及剛性,若把銅頭改為鋁頭,剛性大致還是沒有問題。以往曾經思考,花費幾乎同樣的錢,應在鋼絲或鎖頭減重?自己編輪以後,答案很清楚,銅頭改鋁頭是比較理想的,因為踩踏時輪圈含鎖頭的重量影響大於鋼絲與花鼓。
P1090485.JPG

顧及輕量化和省錢,單抽1.8鋼絲用於前輪可以,用於後輪就不適合。鋼絲彎頭最好是2.0或2.3,若用1.8鋼絲(單抽或1.8/1.6雙抽),彎頭掛在後花鼓耳孔洞會留下明顯空隙,騎乘時可能有晃動的結果,容易造成鋼絲損壞。

考慮輕量化與剛性,剛性當然比較重要,重量的影響在輪圈算是明顯,鋼絲與花鼓的重量影響性能極為有限。鋼絲輕量化也有正確的方式,例如傳動側用2.0/1.8的鋼絲,非傳動側用2.0/1.5。除非騎者身體很輕,一般不建議後輪使用1.8的鋼絲—傳動側與非傳動側皆不宜。
P1090501.jpg

關於編輪重點,張力拉高而且平均是最高原則,其他無偏擺、正圓、正心算是基本要求,張力釋放則是越徹底越好。編輪者務必自我要求,選對材料且用料實在,手工造就紮實的產品,裝上單車的表現是輕量好騎,輪組價錢也要盡量壓低。到此層次,不只是編輪技巧,還包含了省錢的撇步。
P1090496.jpg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uc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