輕裝漫步林蔭山道,腳底踩在泥土路面的枯枝落葉,熟悉的感覺逐漸回來,這趟往返約三公里,心裡感覺極為踏實。這竟是二個多月以來第一次走山路,這麼長時間未上高山,連郊山也不曾探訪,實在非比尋常。

回想起來,除了每個月例行的高山攝影活動以外,之前四、五月在菜園大肆挖土翻地,七月搬家每天操勞遷移重物,八月以後開始奮力騎腳踏車,加乘起來,腿部負擔確實過大。其實近一、二年,每當在高山上過夜,側睡時兩側髖關節附近就覺得有點疼痛,右手上臂也常麻麻的,已經有點徵兆。

九月初從八通關前往玉山東峰,為山友慶祝百岳完成,那幾天卻常被關節刺痛所苦,尤其早晨起身得時候。下山之後休養幾日,筋肉酸痛依然尚未痊癒,心想此傷再不恢復,就必須去找醫療師,畢竟南橫可通的話,接著又要出發前往嘉明湖拍照了。

負重爬山的時候左腿偏偏不痛,但坐臥之後起身,關節卻強烈抗議,幾乎讓我站不住腳。為了抓住秋景時效,九下旬和十月中旬各往嘉明湖一次,算是養傷之前的臨別奮鬥,但心裡推測,下山之後至少需要連續休息一個月。

關於左腿酸痛,猜想是肌肉或筋的問題,市售貼布效果有限(還會引起皮膚過敏),經過多日休養,目前情況已經明顯改善,卻沒有痊癒,讓我頗傷腦筋。朋友介紹我前往馬偕醫院附近的診所復健,最近已經連續光顧四次,平均二天去一次,往後還會繼續如此。看診三週以上,左腿傷痛似乎有點改善,但效果並不持續,仍然無法長遠走路,總是行動不便,這痛腿不知何時才能痊癒。可能是個人敏感,前天痛腿狀況稍有改善,吃了一根半的香蕉,隔天卻又痛起來。昨日再去診所,經過例行治療之後,今晨又覺得好一些,早晨下床瞬間的感覺最靈敏。

這二週確實很乖,都待在台北家裡,沒爬山也沒騎車,當然是希望早點克服腳傷,讓我可以正常進行戶外拍照活動。基本上,十一月日常騎車應該沒有問題,由於爬山還要負重,所以考慮遲一點再上山。這樣養傷將近一個月,似乎沒有決定性的進步,醫師的態度也讓我懷疑,主要是他一直沒有道出此傷的究竟。

跟著大姊到台南西港的國術館,說是髖關節異位,亦即左腿左後方的筋由於長久施力過大而脫離正常位置。第一次看診,他就把我的筋放回原位,然後用藥布把膝、踝關節包覆起來,叮嚀我每天進行熱敷,站立或走動時並使用護膝。此後的復健才是漫漫長路,他說這情況至少需要四個月才能恢復,我的眼前彷彿天旋地地轉。

暫時只能看山望車興嘆,腿傷沒好之前,基本上不能騎腳踏車或爬山。傷癒之後,我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,把運動量慢慢增加,負重也不能一次加太多,畢竟雙腿戰力至關重要,不能馬虎對待。最近二天就去看一次醫生,碰到假日前還連續每天報到,因為每看一次就有明顯效果,當然要趁勝追擊。自認體重過度,若能減輕一些,勢必對於傷勢有點幫助。這段期間在家,生活型態單純,控制體重不難,只要不亂吃零食,三餐七分飽,每天外出運動,一個月下來,果然讓我去掉五公斤左右。

腿筋雖然暫時復位,卻可能隨時再次異位,只要動作太猛或扭動角度不對,即可能造成慘劇。然而,也絕不能缺乏運動,否則肌耐力逐漸衰退,對於復原相當不利。所以,最好在容許範圍內增加運動量,感覺像是走在鋼索上,必須盡量保持平衡。十一月底某次為了安全因素騎車太過用力,腿筋再度異位,只好回到南部就診,此後恢復情況大受影響。

目前還是難得去健走,倒是每天騎腳踏車,主要是在河濱漫遊,碰到陡升坡通常下來牽車,避免硬拼。遇到晴朗天氣,陽光儘管美好,卻無法在山上縱橫揮灑,讓身體曬暖倒是對健康有益。復健之路遙無盡頭,從另一方面來看,隨時保持耐性,生活刻意低調,對我來說是完全新鮮的經驗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uc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